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20-03-26 点击数:

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双高”建设的全面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之年。全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类型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打赢“三场战役”的部署与要求,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主线,以一流师资建设为关键,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科技赋能和开放办学为驱动,推动综合办学水平提档升级,办学生和企业满意的学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新南铁建设,为下一轮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指标

1.教育教学方面。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突破;新增“4+0”专业1个;国家级校企双元规划教材5本、省级重点教材3本;省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7项、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获奖7项;省级微课大赛成绩保持省内领先,“互联网+”、“挑战杯”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项;“1+X”证书项目考证通过率达到双高校平均水平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5%以上。力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再次获奖,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取得新突破。(牵头部门:教务处)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引进教职工6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0名以上,国际化双语教师5名以上;新增省级人才项目教师4名以上、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力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牵头部门:人事处)

3.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四技”到账经费1500万元以上,其中,科研到账经费再翻一番(900万元)。社会培训30000人天以上。力争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突破。(牵头部门:科研处、继续教育学院)

4.招生就业创业方面。完成普通学历教育招生计划3300人,新生报到率95%以上;完成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1550人。学生初次就业率力争90%以上,年终就业率高于全省高职院平均水平;遴选孵化创业团队10个以上。力争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院校。(牵头部门:招生处、学工处)

5.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发5个高铁专业双语教学标准和相关双语培训资源。招收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80名,招收外国留学生80名,力争马来西亚1.5+1.5留学中国和国际科技合作获得重大突破。教师赴国外指导和开展培训300人天。争取再次进入“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牵头部门:国教院)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健康

1.做好疫情防控是今年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处理出现的疫情。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运行秩序,确保安全顺利返校和返校后不出现校园疫情。加强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大力推进“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卫生、食品、治安、消防、网络等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牵头部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以专业群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启“双高”建设

2.优化顶层设计,启动“双高”建设。完成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制上报工作,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召开“双高”建设启动大会,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建立健全“双高”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制订配套管理制度,签订双高建设责任书,将每一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年度、到部门、到团队、到人员,明确奖惩,加强宣传,形成人人积极主动参加“双高”建设的良好局面。总结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科学研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尽快完成校园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凝聚发展方向、优化发展条件、创造性拓展办学空间。大胆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针对类型教育的政策红利,重点做好“职教20条”项目的规划与攻坚工作,力争轨道交通1+X证书试点等项目的突破。(牵头部门:“双高”建设办公室)

3.分层分类,建设一流专业群。我们要舞好专业这个龙头,以“双高”专业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为引领,按国际一流、国内一流和省内一流三个层次,分类开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9大专业群,建立专业群建设协调机制,启动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依据“双高”专业群年度任务,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学,组建并实施詹天佑卓越人才班;推进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高速铁路概论》等6门专业群共享课程,启动校企双元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争5门国家规划教材进入国家教材信息库,力争立项江苏省重点教材2门。实施“631”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计划,联合共建高铁精准气象与运营决策科研团队,牵头全国同类院校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团队。大胆激励,积极申报国铁集团和各铁路局段的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争取实现项目、经费、成果、教师成长和服务铁路科技与研发全面丰收。(牵头部门:“双高”建设办公室)

4.深化治理体系建设,激发“双高”建设活力。持续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成立质量评估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适时推进机构优化和改革,增设二级机构,优化岗位设置,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师生质量;完成江苏省依法治校改革试点工作,凝练形成依法治校典型案例。服务“双高”专业群建设需要,探索跨学院建设专业群运行机制。深化二级管理,完善“五会”制度,健全二级学院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在配齐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基础上,再配一名党务秘书,实现党务、行政各有一个专职人员,切实提升学院管理水平。修订《学校全面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推进诊改试点工作,完成学校、教师、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初步建立各层诊改运行机制。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健全办学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广大师生民主管理权。设立重大突破专项奖励,调动各方面参加“双高”建设和攻坚克难的积极性。(牵头部门:党政办、质控处)

5.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双高”信息化保障。落实教育信息化2.0计划,完善智慧校园建设顶层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基础环境,全面部署IPv6传输协议,引入5G通信信号进校园。搭建泛在智慧教学环境,启动综合智慧教学服务系统建设,支撑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诊改各业务系统建设,做好全量数据中心建设,支撑诊改业务运行。开展内控业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信息贯通、分级授权、全程透明的内控信息化平台。升级建设校园安防系统平台,开展各业务监控系统整合,实现监控无死角。开展校园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一期)建设,提升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水平。开展师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教育培训,支持教师参加信息化建设。(牵头部门:信息中心)

(三)聚焦“三教”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6.“五育并举”,实施高素质人才“树人工程”。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建强建好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力争成为新一轮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铁道概论》课程思政改革为示范和重点,立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改革项目,推进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抗击疫情、爱国力行” 等主题教育活动,选树大学生身边典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强化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测试优秀良好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计划,整合集聚美育资源,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打造美育品牌。完善“项目牵引、课程渗透、文化浸润”铁色劳动育人体系,开发劳动教育项目,深入开展大国工匠、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牵头部门:教务处、素质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按群培养、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重点专业群实施“一通二专三综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学生“精一会N”的职业能力。主动对接,积极申报上海局“2+1”订单培养项目;深化与南京地铁合作,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终期检查,形成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范式。研究制定“大类招生”方案,适时启动,引领高职招生改革。(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处)

8.系统推进“三教”改革。全面贯彻类型教育理念,制定《“三教”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三大工程(行动),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系统推进“三教改革”。首先是教学团队锻造工程,实施“三个一”(一门金课、一个项目、一次比赛)计划,建设和利用教学能力培训线上平台,打造一批“教学”标兵;建立培训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兑换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试点,打造一批培训“大师”;探索以任务(模块)为教学单元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打造一批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其次是优质教材建设工程,建立“三年一修订,一年一调整”的教材内容持续更新机制,校企双元协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以及信息化学习资源,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再者是“金课”建设行动,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双高建设期内80%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完善学生评教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学情分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以学风为导向的工作考评机制,持之以恒转变学风。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发挥好教研引领教改的推进器作用。(牵头部门:教务处)

9.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做好“3+3”、“3+2”和“4+0”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做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0”的智能控制专业建设,并进行大胆、创造性地探索,逐步让“4+0”覆盖轨道类以及相关专业。发挥本科院校的科研优势和我校轨道交通行业优势,以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高层次科技成果奖申报合作,积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验,为学校的再次跨越抢抓先机。服务学生升本要求,嵌入相关课程,提供辅导,提高升学率。(牵头部门:教务处)

10.强化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持续提升社会美誉度。科学编制年度招生计划,创新招生宣传手段,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特别是订单、3+24+0等项目的创新宣传,高水平完成各类招生计划,提高招生质量,保持招生工作领先地位。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联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就业服务月、线上招聘会等活动,以爱心暖人心,鼓励学生专转本、参军入伍等多渠道发展,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遴选立项一批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好191创客空间验收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研究标准,夯实基础,创新思路与方法,积极申报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牵头部门:招生处、学工处)

(四)引培结合以培为主,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11.完善并落实“五维四段”双师培养体系。坚持“四有”标准,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引培用考”全过程,把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落在实处。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和培训,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类型教育理念,组织制订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发挥老教师、名师、大师传帮带作用,利用双师培训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职业技能、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五个维度素质和能力,促进“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才”四个阶段成长。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家铁总、上海局等单位挂职锻炼;与紧密合作型企业共建双师培训基地,制定双师标准,探索双师分级分类考核认定,争取完成100名双师认定,并兑现落实双师待遇。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实现各支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牵头部门:人事处)

12.建设“校企校”混编团队。依托名师工作室,以项目为载体,鼓励校内跨专业合作,开展教学建设和应用技术研发,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开展高端科技研发。依托“3+2”、“4+0”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等项目,推进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高端混编教学科研团队。(牵头部门: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

13.加速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利用西南交大教师海外培养平台,开展“双语”教师培训;联合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组建国际教师合作团队,按照双方校长视频会议商定,形成两校教师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并在下半年适时启动教师交流。选派50名左右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到境内外高校进行语言培训和专业提升,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宽、国际交流能力强的师资团队。(牵头部门:人事处、国教院)

1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1200标准配齐辅导员队伍。规范和优化辅导员晋升通道,完善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实施工作动态管理。组织参加国培、省培项目,鼓励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选树典型,办好年度辅导员文化节、技能大赛等,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携手同行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牵头部门:学工处、人事处)

15.创新人才引聘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结合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工作需要,采用“全职引进、柔性引进、项目化引进”等方式,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的方式,既引进“国家(省)名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又引进“大国工匠”等技术技能人才,创设工作平台,形成引进一个拔尖人才、凝聚一个优秀团队、引领一个一流专业的局面。(牵头部门:人事处)

(五)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16.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全面深化与紧密型企业的合作,积极扩展新的合作伙伴。深化地铁学院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成立专项工作组,完成全国唯一运营教学站的总体设计。联合上海局、南京地铁、浙江轨道交通集团等区域内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和相关院校,牵头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或利用现有平台打造高水平集团(联盟)。联合相关企业,共建中车浦镇机车车辆、卡斯柯信号控制、正保财会等产业学院,打造产业引领型、共同发展型、资源共享型等多种类型校企命运共同体。(牵头部门:科研处(校企合作处)、地铁学院办公室)

17.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联合上海局、相关站段等组建智慧高铁站场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建设工作组,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完成方案设计、线路站场规划等工作。整合既有的部(省)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清华大学高铁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交大国家工程中心等单位,组建智慧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委员会,组建首席专家负责的创新服务团队,积极推进智慧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抢占职业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制高点,激活职教发展新动能。(牵头部门:后勤中心(基建办)、教务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中心)

18.打造高铁培训品牌。依托江苏省铁路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和铁道部南京培训中心,深化与铁路和各省市地铁公司的合作,积极承担铁路培训项目。围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财会与物流等优势培训项目,做大做优做强培训品牌。主动深入铁路企业和地铁公司,送服务到岗位,送培训上门,以高品质服务打造高铁培训品牌。(牵头部门:成教院)

19.做好苏陕、苏北帮扶项目。提高政治站位,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做好对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援助工作,指导帮助开展铁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等。高质量完成“苏陕帮扶项目”以及苏北扶贫3+3任务。(牵头部门:科研处(校企合作处)、人事处、教务处)

(六)突出品牌建设,擦亮国际化名片

20.建设海外铁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积极开展海外铁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老挝铁路培训中心、埃及铁路培训中心建设,开展海外铁路项目本土化人才培训。将既有培训建成示范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走在前列。(牵头部门:国教院)

21.输出中国高铁职业教育标准。推进与马来西亚建设大学合作举办的“1.5+1.5”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力争年内启动招生,并加速覆盖其他铁路专业;积极参与马来西亚铁路职教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完成5个高铁专业双语教学标准,以及双语涉外培训包等教学资源开发;组织和参与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欧亚高校国际联合会等国际联盟论坛,宣传和推广中国高铁职业教育标准。联合北京交大、西南交大,承担商务部援外项目,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开展铁路员工培训,扩大国际影响力。(牵头部门:国教院)

22.培养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实施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校企合作,扩大“走出去”铁路项目本土化高端人才订单培养,招收外国留学生80名,打造留学江苏教育品牌;举办国际素养人才班,开展学生境外交流与研修,拓展国际视野。(牵头部门:国教院)

(七)重视民生福祉,增强师生获得感

23.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强化办学成本管理,争取多方支持,继续坚持保民生促发展,确保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视疫情安排优秀教职工疗休养;优化教职工医疗保障,努力提升大病住院职工二次报账上限,全员参加生育保险;优化体检项目,组织开展好教职工年度体检。主动关心,更好服务离退休老同志。支持住委会做好人才公寓管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精准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加强经济困难生动态管理,加大个性化资助,实现应助尽助。继续开展爱生日活动,及时掌握学生需求。持续改善学习、办公和生活条件,使南铁院校园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牵头部门:党政办、工会、学工处)

24.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坚持分类管理,完善岗位标准、考核标准等,进一步优化各类人员的晋升和发展通道。坚持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原则,探索宽带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建立收入分配增长和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建立与其岗位责任、业绩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高级专业人才和博士年薪制,推进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岗位晋级条例,年底再次启动岗位晋级工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实现岗位晋级常态化,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确保职工利益最大化,共享学校发展成果。完善绩效工资配套文件,及时调整、优化学校的奖励项目与标准。(牵头部门:人事处)

25.提高管理服务保障水平。修订和完善学校目标(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落实内控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管理标准、流程,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坚持勤俭办学,加强预决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开展资产使用情况核查,强化监督、审计,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深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初步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推进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统筹做好曦园湿地周边环境整治、高铁智慧站场与江北新区浦滨路景观改造一体化设计、建设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最大支持。整合和优化办公条件,开展楼宇内文化环境营造工作,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能。持续推进师生员工关注问题的解决,启动开展师生对学校最满意和最不满意事项调查,切实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对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的新高。(牵头部门:党政办)

附件一:2020年行政工作指标分解表

附件二:2020年行政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一:2020年行政工作指标分解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责任部门及具体指标

备注

1.教育教学方面。(牵头部门:教务处)                                                                                                     

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突破。

各二级学院

新增“4+0”专业1个。

相关二级学院

国家级校企双元规划教材5本、省级重点教材3本。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国家级或省级教材至少1本)

省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7项、省级微课大赛成绩保持省内领先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至少1项)

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获奖7项;

各二级学院(至少1项)

“互联网+”、“挑战杯”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项。

团委(牵头)、各二级学院

1+X”证书项目考证通过率达到双高校平均水平以上;

1+X证书试点专业

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5%以上。

体育部(牵头)、各二级学院

力争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再次获奖,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取得新突破,力争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牵头部门:人事处)

引进教职工60名左右,其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0名以上,国际化双语教师5名以上。

参照年度招聘计划[1]

新增省级人才项目教师4名以上、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联合企业认定双师100

力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3.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牵头部门:科研处、继教院)

“四技”到账经费1500万元以上,其中,科研到账经费900万元。

科研到账经费:运输学院(110万)、通号学院(150万)、机车车辆学院(150万)、供电与工程学院(150万)、经贸学院(60万)、艺术设计学院(60万)、智能工程学院(150万);国教院(20万)、马院(15万)、社科部(20万)、体育部(15万)

社会培训30000人天以上。

运输学院(9500)、通号学院(8500)、机车车辆学院(2500)、供电与工程学院(2200)、经贸学院(4000)、艺术设计学院(2000)、智能工程学院(2500)、国教院(100)、社科部(500

力争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突破。

各部门(单位)

4.招生就业创业方面。(牵头部门:招生处、学工处)

完成普通学历教育招生计划3300人,新生报到率95%以上;  

招生处、各二级学院

完成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1550人。

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初次就业率力争90%以上,年终就业率高于全省高职院平均水平

各二级学院

遴选孵化创业团队10个以上。

学工处

力争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院校。

各部门(单位)

5.国际化办学方面。(牵头部门:国教院)

开发5个高铁专业双语教学标准和相关双语培训资源。教师赴国外指导和开展培训300人天。

铁路二级学院

招收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80名,招收外国留学生80名,力争马来西亚1.5+1.5留学中国和国际科技合作获得重大突破。

相关二级学院

争取再次进入“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各二级学院

附件二:2020年行政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健康

一级任务

二级任务和绩效目标

牵头部门

责任部门

备注

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处理出现的疫情。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部门(单位)

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运行秩序,确保安全顺利返校和返校后不出现校园疫情。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务处、学工处、各二级学院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人事处、学工处、相关部门

大力推进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卫生、食品、治安、消防、网络等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后勤中心、保卫处、信息中心

(二)以专业群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启双高建设

2.优化顶层设计,启动双高建设。                                                                                                                   

完成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制上报工作,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召开双高建设启动大会,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建立健全双高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制订配套管理制度,分类分级签订双高建设责任书,将每一项任务、指标都落实到年度、到部门、到团队、到人员,明确奖惩,加强宣传,形成人人积极主动参加双高建设的良好局面。

双高办

各部门(单位)

总结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科学研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尽快完成校园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凝聚发展方向、优化发展条件、创造性拓展办学空间。

党政办(发规处)

后勤中心、资产处、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信息中心、组织部、宣传部、国教院等

重点做好职教20项目的规划与攻坚工作,力争轨道交通1+X证书试点等项目的突破。

双高办

相关部门、二级学院(教学部)

3.分层分类,建设一流专业群。

双高专业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为引领,按国际一流、国内一流和省内一流三个层次,分类启动开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9大专业群,建立专业群建设协调机制,启动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

双高办

各二级学院

依据双高专业群年度任务,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学,组建并实施詹天佑卓越人才班;推进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高速铁路概论》等6门专业群共享课程,启动校企双元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争5门国家规划教材进入国家教材信息库,申报立项江苏省重点教材2门;实施631”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计划,联合共建高铁精准气象与运营决策科研团队,牵头全国同类院校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团队。积极申报国铁集团和各铁路局段的重点科技研发项目。

双高办

各铁路二级学院

4.深化治理体系建设,激发双高建设活力。

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成立质量评估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适时推进机构优化和改革,增设二级机构,优化岗位设置,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师生质量;完成江苏省依法治校改革试点工作,凝练形成依法治校典型案例。

党政办(发展规划处)

质控处、财务处

服务双高专业群建设需要,探索跨学院建设专业群运行机制。

双高办

双高办

深化二级管理,完善五会制度,健全二级学院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在配齐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基础上,再配一名党务秘书,实现党务、行政各有一个专职人员,切实提升学院管理水平。

党政办(发展规划处)

二级学院

修订《学校全面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推进诊改试点工作,完成学校、教师、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初步建立各层诊改运行机制。

质控处

各部门(单位)

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健全办学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广大师生民主管理权。

党政办

工会、学工、团委

设立重大突破专项奖励,调动各方面参加“双高”建设和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双高办

双高办

5.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双高信息化保障。

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基础环境,全面部署IPv6传输协议,引入5G通信信号进校园。开展校园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一期)建设,提升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

搭建泛在智慧教学环境,启动综合智慧教学服务系统建设,支撑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中心、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启动诊改各业务系统建设,做好全量数据中心建设,支撑诊改业务运行。

质控处、信息中心

党政办、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

开展内控业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财务处、信息中心

各职能部门

升级建设校园安防系统平台,开展各业务监控系统整合,实现监控无死角。

保卫处、信息中心

教务处、后勤中心、高铁实训基地

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师生信息安全意识和水平。

宣传部、信息中心

各部门单位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人事处、信息中心

各部门单位

(三)聚焦三教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6.“五育并举,实施高素质人才树人工程

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建强建好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力争成为新一轮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铁道概论》课程思政改革为示范和重点,立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开展抗击疫情、爱国力行 等主题教育活动,选树大学生身边典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学工处

各二级学院

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强化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测试优秀良好率。

体育部

各二级学院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积极防范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社科部、学工处

各二级学院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计划,整合集聚美育资源,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打造美育品牌。完善项目牵引、课程渗透、文化浸润铁色劳动育人体系,开发劳动教育项目,深入开展大国工匠、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

教务处、素质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学工处、宣传部、后勤中心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按群培养、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重点专业群实施一通二专三综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学生精一会N”的职业能力。主动对接,积极申报上海局2+1”订单培养项目。深化与南京地铁合作,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终期检查,形成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范式。

教务处、地铁学院办公室

各二级学院、地铁学院

研究制定大类招生方案,适时启动,引领高职招生改革。

招生处

各二级学院

8.系统推进三教改革。

全面贯彻类型教育理念,制定《三教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三大工程(行动),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系统推进三教改革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完善学生评教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学情分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以学风为导向的工作考评机制,持之以恒转变学风。

质控处、学工处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发挥好教研引领教改的推进器作用。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9.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做好3+3”3+2”4+0”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做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0”的智能控制专业建设,并进行大胆、创造性地探索,逐步让4+0”覆盖轨道类以及相关专业。以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高层次科技成果奖申报合作,积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验。服务学生“升本”要求,嵌入相关课程,提供辅导,提高升学率。

教务处

相关二级学院

10.强化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持续提升社会美誉度。

科学编制年度招生计划,创新招生宣传手段,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特别是订单、3+24+0等项目的创新宣传,高水平完成各类招生计划,提高招生质量,保持招生工作领先地位。

招生处

各二级学院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联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就业服务月、线上招聘会等活动,以爱心暖人心,鼓励学生专转本、参军入伍等多渠道发展,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遴选立项一批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好191创客空间验收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研究标准,夯实基础,创新思路与方法,积极申报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

学工处

各二级学院

(四)引培结合以培为主,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11.完善并落实五维四段双师培养体系。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对类型教育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制订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落实五维四段体系。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家铁总、上海局等单位挂职锻炼;与紧密合作型企业共建双师培训基地,制定双师标准,探索双师分级分类考核认定,争取完成100名双师认定,并兑现落实双师待遇。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实现各支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人事处

各部门(单位)

12.建设校企校混编团队。

依托名师工作室,以项目为载体,鼓励校内跨专业合作,开展教学建设和应用技术研发,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开展高端科技研发。依托3+2”4+0”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等项目,推进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高端混编教学科研团队。

人事处

科研处(校企合作处)、各二级学院

13.加速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

利用西南交大教师海外培养平台,开展双语教师培训;联合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组建国际教师合作团队,按照双方校长视频会议商定,形成两校教师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并在下半年适时启动教师交流。选派50名左右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到境内外高校进行语言培训和专业提升,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宽、国际交流能力强的师资团队。

人事处、国教院

相关二级学院

1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按照标准配齐队伍。制订职称评审办法,规范和优化辅导员晋升通道。完善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实施工作动态管理。组织参加国培、省培项目,鼓励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选树典型,办好年度辅导员文化节、技能大赛等,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携手同行,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学工处

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15.创新人才引聘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

采用全职引进、柔性引进、项目化引进等方式,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的方式,创设工作平台,形成引进一个拔尖人才、凝聚一个优秀团队、引领一个一流专业的局面。

人事处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五)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16.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全面深化与紧密型企业的合作,积极扩展新的合作伙伴。

科研处(校企合作处)

各二级学院

深化地铁学院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成立专项工作组,完成全国唯一运营教学站的总体设计。

地铁学院办公室

铁路二级学院

联合上海局、南京地铁、浙江轨道交通集团等区域内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和相关院校,牵头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或利用现有平台打造高水平集团(联盟)。

科研处(校企合作处)

联合相关企业,共建中车浦镇机车车辆、卡斯柯信号控制、正保财会等产业学院,打造产业引领型、共同发展型、资源共享型等多种类型校企命运共同体。

科研处(校企合作处)

通信信号学院、机车车辆学院、经贸学院

17.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联合上海局、相关站段等组建智慧高铁站场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建设工作组,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高质量完成方案设计、线路站场规划等工作。整合既有的部(省)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清华大学高铁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交大国家工程中心等单位,组建智慧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委员会,组建首席专家负责的创新服务团队,积极推进智慧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后勤中心(基建办)、教务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中心

铁路二级学院、以及有关部门

18.打造高铁培训品牌。

深化与铁路和各省市地铁公司的合作,积极承担铁路培训项目。围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财会与物流等优势培训项目,做大做优做强培训品牌。主动深入铁路企业和地铁公司,送服务到岗位,送培训上门,以高品质服务打造高铁培训品牌。

继续教育学院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19.做好苏陕、苏北帮扶项目。

高质量完成苏陕帮扶项目以及苏北扶贫3+3任务。

科研处(校企合作处)、人事处、教务处

相关二级学院

(六)突出品牌建设,擦亮国际化名片

20.建设海外铁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推进老挝铁路培训中心、埃及铁路培训中心建设,开展海外铁路项目本土化人才培训。将既有培训建成示范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走在前列。

国教院

铁路二级学院

21.输出中国高铁职业教育标准。

推进与马来西亚建设大学合作举办的1.5+1.5”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力争年内启动招生,并加速覆盖其他铁路专业;积极参与马来西亚铁路职教国家标准制订工作。

国教院、通信信号学院

其他铁路二级学院

完成5个高铁专业双语教学标准,以及双语涉外培训包等教学资源开发;组织和参与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国际联盟论坛,宣传和推广中国高铁职业教育标准。联合北京交大、西南交大,承担商务部援外项目,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开展铁路员工培训,扩大国际影响力。

国教院

铁路二级学院

22.培养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化人才。

实施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校企合作,扩大走出去铁路项目本土化高端人才订单培养,招收外国留学生80名,打造留学江苏教育品牌;举办国际素养人才班,开展学生境外交流与研修,拓展国际视野。

国教院

铁路二级学院

(七)重视民生福祉,增强师生获得感

23.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强化办学成本管理,争取多方支持,继续坚持保民生促发展,确保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视疫情安排优秀教职工疗休养;优化教职工医疗保障,努力提升大病住院职工二次报账上限,全员参加生育保险;优化体检项目,组织开展好教职工年度体检。主动关心,更好服务离退休老同志。支持住委会做好人才公寓管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精准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加强经济困难生动态管理,加大个性化资助,实现应助尽助。继续开展爱生日活动,及时掌握学生需求。持续改善学习、办公和生活条件,使南铁院校园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

党政办

财务处、人事处、工会、离退休办、资产处、学工处、后勤中心

24.深化绩效工资改革。

完善岗位标准、考核标准等,进一步优化各类人员的晋升和发展通道。探索宽带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建立收入分配增长和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建立与其岗位责任、业绩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高级专业人才和博士年薪制,推进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岗位晋级条例,年底再次启动岗位晋级工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实现岗位晋级常态化。完善绩效工资配套文件,及时调整、优化学校的奖励项目与标准。

人事处

科研处、教务处

25.提高管理服务保障水平。

修订和完善学校目标(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落实内控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管理标准、流程,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进一步转变职能部门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

党政办

各职能部门

加强预决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开展资产使用情况核查,强化监督、审计,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

党政办

财务处、审计处、监察处、资产处

深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初步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

图书馆

图书馆

推进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统筹做好曦园湿地周边环境整治、高铁智慧站场与江北新区浦滨路景观改造一体化设计、建设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最大支持。

宣传部、后勤中心、党政办

宣传部、后勤中心、党政办

开展楼宇内文化环境营造工作,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宣传部

各部门(单位)

持续推进师生员工关注问题的解决,启动开展师生对学校最满意和最不满意事项调查,切实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对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的新高。

党政办、学工处

各部门(单位)


 

[1] 运输学院5人:博士教师3人、双师硕士教师2

通号学院9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博士教师2人,双师硕士教师4人,双语硕士教师2

机车车辆学院15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博士教师4人,双师硕士教师8人,双语硕士教师2

供电与工程学院5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双师硕士教师2人,双语硕士教师2

经贸学院4人:博士教师2人,双师硕士教师1

艺术设计学院3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博士教师2

智能工程学院1人:实训教师1

国际教育院2人:博士教师1人,留学生辅导员1

马克思主义学院8人:博士教师4人,硕士教师4

社科部2人:博士教师2

体育部2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博士教师1

 

Copyright © V2012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珍珠南路65号 邮编: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