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五届六次教代会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2018-03-28 点击数:

继往开来  追求卓越

全面开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新征程

----在学校五届六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8317日)

张颖超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江苏高职教育卓越计划的实施之年。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争创省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引领,聚焦质量提升,聚力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成功跻身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申报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江苏被誉为全国高职院校的“高地”,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5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40余所,可谓强手如林。面对极其激烈的申报竞争,学校领导班子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申报工作;申报团队集中攻坚,全身心投入申报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在大家的群策群力、努力拼搏下,学校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在追逐“铁院梦”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理论课改革,立德树人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品牌专业建设过程管理,开展优质课程认定工作,新增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骨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教材2部、省教学成果奖5项;《列车调度指挥》等3门慕课在清华大学“铁路学堂”成功上线。组建创新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拓展“3+2”本科职教体系项目,大力培养工匠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杰出人才培养卓有成效。“191创客空间”被认定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200多人次。其中: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并为江苏首次摘得Matlab杯,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分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蔡甄妮同学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新教师46名,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博士7人、硕士33人;柔性引进上海铁路局技能大师4名。加强教师培训,选派50多名教师赴境外培训,组织30名专业教师到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年新增省“青蓝工程”项目培养对象3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批产业教授4名;44人通过职称评审,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13人。广大教师在省级以上专业和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信息化教学大赛实现了一等奖的突破,展现了南铁院教师的亮丽风采。

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联合江苏省铁路办和江苏铁投公司,政企校共建了江苏铁路人才培训基地。联合深圳国泰安集团公司,共建高铁VR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动车组一级修VR教学软件,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与吴中集团共建金川科技园,完成4.5万平方米的二期建设。向杭州、宁波等城市地铁积极推介南京地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开发成果,增强辐射影响。一年来,教职工获得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162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94;获授权专利168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专利含金量大幅跃升;科技服务到账经费817万元;开展社会培训4.57万人天、技能鉴定1600多人次。完成4400多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的教学工作,1200多人取得毕业证书。

办学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统筹国际化人才培养,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人,首届22名印尼留学生顺利毕业。与中航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轨道交通海外培训市场,精准服务中国铁路企业“走出去”需求。联合主办“一带一路”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对话暨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年会,推动了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接待来自10多个国家的高校师生、政府官员和铁路员工来校学习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校园更加和谐平安稳定。升级改造校史馆,组织编写校史,丰富了南铁院文化传承新载体。围绕重大事项和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召开2次教代会、5次教代会执委会会议,发挥了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主渠道作用。以开展“安全整治月”活动为抓手,强化综合治理,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稳定。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制定绩效工资改革系列配套办法,平稳实施首次全面绩效工资,教职工收入人均增长10%完成人才公寓选房工作,最大民生工程顺利落地。重视教职工身心健康,组织38名优秀教职工参加暑期疗休养;提高体检标准,优化了体检项目;争取政策,提高退休职工医保水平。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5.88%,协议就业率91.36%;精准扶贫,拓宽资助面,累计减免贫困生学费90多万元,让学校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

办学声誉进一步彰显。在全省生源总量减少、本二本三招生批次合并等新的招生形势下,顺利完成了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5年名列全省第一,8个省份超过了本二录取分数线;3350人招生计划的完成率达到99.55%,新生报到率95.27%。人才培养质量深受企业信赖,与12家地铁公司达成订单培养协议1896人,超过招生计划的50%。学校高水平承办了第五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铁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信赛项、江苏省高校应急救护大赛,受到广泛好评。一年来,学校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先后荣获了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和国际影响力“双50强”(全国仅11所、江苏仅有4所高职院校)、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资助工作典型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门严格财务管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内涵建设投入。资产部门推进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严格招投标工作规范,为学校节约资金260多万元。后勤部门加强监管,规范服务,为教学科研和大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图书馆完善软硬件条件,建设铁路专业馆,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图书资讯服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强了内部监控。团委积极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校学生会荣获省“优秀学生会”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统战、关工委、离退休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维护学校稳定,助推学校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是南铁院发展史上硕果累累的一年,也是浓墨重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既是上级组织和学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全体教职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长期支持学校发展的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向关心帮助学校的合作企业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照去年行政工作要点,我们的工作绝大多数得以完成或推进,但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品牌专业诊断与改进试点等工作没有很好的完成。今年,我们要继续实施目标管理,狠抓任务落实,加大对年度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力度,力争交出一份更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二部分 2018年重点工作

一、形势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共享经济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等稳步实施。中国教育整体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水平,江苏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这些既为推动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条件,又为激发职业教育变革带来了强动力。中国高铁建设成就举世瞩目,高铁运行里程占全球的65%,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走出去步伐加快,对高铁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当前,学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确立了“建设轨道交通高职名校,打造铁路高职教育国际名片”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新时代赋予全体南铁院人的共同使命。展望高水平院校建设,我们既充满信心,又倍感压力。这是因为:一是建设有基础——经过历代南铁院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显著,在行业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进入江苏高职院校行列的“第一方阵”;二是行业有召唤——“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目标,要求学校必须加快发展,主动服务、主动融入行业,积极应对铁路企业改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用人政策变化,才能保持“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实力;三是发展有挑战——尽管学校成功跻身高水平院校的行列,但是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服务能力的短板仍然突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铁路特别是高铁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中,我们必须拿出献身教育、为国育英才的大情怀、大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准确应对教育需求的变化,积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牢牢把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机遇,努力办出企业和学生满意的学校,方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二、总体要求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第三届党代会召开之年,是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启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一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和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引领,以品牌(骨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努力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更好的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主要指标

1.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材6 门。学生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各1项;力争省大学生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省大学生毕业设计优秀团队1个;省级及以上科创类竞赛一等奖2项以上。教学信息化大赛或微课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力争在国家专业资源库等“国字头”质量工程项目,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国家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取得新突破。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引进专任教师40 名以上,其中博士10 名;引进和培养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8 名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 名以上。参加国培、省培和境外培训 80人以上;新增省级人才项目教师3 名以上、产业教授3 名实现学校高层次人才的突破性增长。

3.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获得纵向课题50项以上,横向项目100项以上,科研到账经费1500万元左右。申请专利 3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00件以上,授权专利100件以上。力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成果、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成人教育在籍学生4000人以上,社会培训5万人天以上。

4.招生就业创业方面: 完成3300人的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达到95%;省内招生保持领先,外省招生质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年终就业率高于省内高职院校平均数,对口就业率90%以上。遴选孵化创业团队10个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统筹推进,全面启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任务

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学校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是一项需要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合作企业参加的系统建设工程,必须形成广泛的共识,科学推进。要加强宣传和动员,凝聚力量,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广大校友支持,形成良好的校内校外共建氛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建设工作。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建设项目分解到年度、部门和人;实行项目化管理,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单位的年度考核、绩效相挂钩,与个人的评奖评优相挂钩,确保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

(二)需求导向,协同建设国内一流的品牌(骨干)专业

一是构建高铁专业集群。针对高铁岗位对知识复合、技能综合的要求,在铁路专业群基础上,联合高铁企业,构建高铁专业集群,满足高铁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组建多专业联合开发团队,启动建设高铁技术设备、高铁安全管理、铁路职业素养等专业集群共享课程,开发多岗位联动实训项目。

二是升级高铁教学站场。深化产教融合,联合上海铁路局等行业龙头企业,科学制定升级版的高铁站场建设方案调研论证“三站两区间”建设完成列控系统建设,开发适合协同作业的各工种作业指导书和“综合天窗检修实训项目”,设计“高速铁路运营系统联调联试创新实践项目”。组建线路、信号维护小组,开行校园实习列车。

三是打造国家级骨干专业。按照中国高铁标准体系,建设专业群各专业教学标准。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信号自动控制、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供电技术等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申报国家级骨干专业为抓手,通过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力争在省品牌二期工程、国家级骨干专业申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四是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以项目化、信息化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建设一批理念先进、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融入行业(或国际)标准、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课程资源。今年首批开展200门合格课程、20门优质课程建设。依据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标准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力争实现国家级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的突破。与深圳国泰安公司合作,开发动车组二级修等高铁教学培训系统。启动建设“高速铁路技术”等全英文慕课3门。

五是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主要依据,制定涵盖五个层面相互依存的目标链、标准链;修订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建设学校数据中心,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系统,全面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制定学校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整合思想政治工作三支队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和效果。继续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是大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以为主向以为主转变,增强学习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遴选优秀学生组建詹天佑班,聘任校内外行业大师名师担任导师,探索实施导师制,开展小班化教学,培养高铁卓越技术技能人才。联合上海铁路局、本科院校,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在动车组检修技术等专业探索培养本科层次高铁技术应用人才。

三是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依托地铁学院联盟,加强和南京地铁集团公司等有关地铁企业合作,扩大现代学徒制专业和在校生规模,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着力培养地铁工匠人才。

四是保持招生工作领先地位。针对国铁、地铁出现的新情况,加大企业用人需求调研与研判,科学制定分省分专业统招计划;规范提前招生宣传,安全、有序完成提前招生工作;零投诉、无差错完成全年招生录取工作,录取分数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新生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针对铁路系统出现的新变化,加强就业观教育,变非理性择业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以“191创客空间”运行为契机,整合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设立创业基金,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修订《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办法》,落实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责任主体地位,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四)内培外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借助高水平院校建设这个契机,下决心,下大力气尽早尽快解决师资队伍这块短板。一是强化师德建设。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选树师德标兵,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实施“金凤凰”工程。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加大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教授4名以上,博士10名以上。柔性引进或选聘正高职称人才、技能大师6名。

三是实施“火车头”工程。遴选副教授进行资助培养,2年内达到教授评审条件;开展校级名师评选;遴选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成为专业领军人物。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制定“双师型”教师考核认定办法,大幅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组建产业教授领衔团队3个,技能大师领衔团队3个,首席工程师领衔团队3个,国际师资团队2个。

四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新一轮岗位聘用,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和质量。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的整体能力与水平,争取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上有突破。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选聘更多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提升育人水平。加强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考核,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科研实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瞄准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发,深化与轨道交通企业、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已有科研平台功能,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争成功申报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

二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承担纵横向课题积极性。加大课题、成果申报培训力度,加强与企业、本科院校、科研机构科研合作争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新的突破。

三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培训规模,积极拓展培训领域,承接铁路集团公司关键工种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放大品牌培训效应。加强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出台招生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加快办学国际化,主动服务“走出去”,打造铁路职业教育国际名片

一是建设高铁海外教育培训基地。跟高铁走出去步伐,落实与中航国际签订的海外办学协议,共建埃及海外培训中心,力争年内挂牌。落实省留学生优才计划,在埃及等国招收20名左右运营维护专业订单留学生。

二是探索留学生教育新模式。加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积极申报江苏省高职院校与国外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改革试点院校。

三是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制定和实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信号控制专业英文教学标准。组建团队,联合开发英文版专业教材、全英文培训包。

四是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发挥好四大国际平台功能,深化与国外高校在师生互派、课程开发、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继续联合主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有关活动,参加中俄大学校长联盟、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等年会,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南铁”

一是要优化智慧校园基础环境。优化校园网络核心架构、分批次更新和维护校园网络接入设备,保证校园网络速度与质量;对校园无线网络信号较弱的区域进行优化,提升移动校园应用感受。

二是加强智慧校园资源建设。升级学校在线教学平台,加快教学资源的积累与水平提升,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推进铁路特色馆藏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提高文献资源保障与信息服务水平建设校园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强化数据安全与使用规范。

三是推进智慧校园应用融合。开展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与服务模式变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适应移动校园需求,增加移动校园企业号功能模块,探索开展移动校园支付方式改革,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师生的能力。

四是强化智慧校园的支撑保障。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范,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强化技术与设备保障,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继续开展教职员工信息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学及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完善学校理事会制度体系。创新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开展学校理事会换届工作,扩大企业覆盖面;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为重点,加强二级学院、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

二是全面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按照“总院+分院”模式,筹备组建地铁学院联盟,成立地铁学院分院。联合上海铁路局、中车集团、中铁电气化局、中国铁科院等龙头企业和相关高校成立高铁站场理事会,积极探索合作、合资、参股等共建模式和企业化运作方式,打造高铁人才和技术集聚高地。

三是设立试点学院。深化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试点学院改革工作,充分下放办学自主权,在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构建新型校院关系,进一步确立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

四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实际要求,制定第三轮岗位设置方案,完成第三轮岗位聘任工作。总结2017年绩效工资实施情况,修订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各类文件,接好用好职称评审自主权

(九)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全国领先的学校文化

一是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贯彻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深入推进铁路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绘好文化建设底色。大力开展铁色文化育人,完善特色课程、特色实践、特色平台文化育人体系,开设文化特色课程选修课,丰富实践育人载体,形文化育人标志性成果。

二是大力传承铁路文化。完善江苏铁路教育馆配套建设,完成新校史馆建设,继续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铁路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加强铁路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提升铁路文化影响力。

三是建设美丽南铁院。完成校园规划修编,完善校区条件与功能,持续推进曦园湿地等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打造美丽生态校园

(十)开源节流,保障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增收节支,加强经费保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支持;扩大培训功能,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技术服务到账经费;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更加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办学经费和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是关注民生,提高师生获得感。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确保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切实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支持工会丰富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加大投入,提高困难职工慰问标准,提高生病住院职工保险理赔比例,组织好职工年度体检,建设离退休职工新校区活动室。加大资助力度,提高精准资助水平,实现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拓展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开通线上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三和谐宿舍”创建工作,优化宿舍环境,完善宿舍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学生对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安全稳定。运用多种方式和载体,加强日常安全教育与巡查;加强重要时段、敏感节点、突发事件的校园检查;继续开展综合治理责任制和安全整治月活动;推进消防设备验收与交接,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今天,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上,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全体南铁院人要秉承“求真励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团结、奉献、拼搏、争先”的南铁院精神,全校上下要团结一心,坚定目标,埋头苦干,追求卓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轨道交通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V2012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珍珠南路65号 邮编:210031